种子生产总量在全省同行业中位居前五名助力中国农业腾飞

全国招商代理热线:0451-85834588

淘金网网址
全国招商代理热线:0451-85834588

手机:13804543993

传真:0451-85834588

地址:黑龙江省五常市葵花大街465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知识
淘金网首页:大家选出的70本书!2023私人阅读十佳终极版!
更新时间:2024-05-09 06:47:47 | 来源:淘金网网页版 作者:淘金网网址

  今天的内容是「2023 私人阅读十佳」最后的一个集合,来自杏、胡言无忌、雨烟Lin、一木、猷为、 嗣澄、邹沁心的分享。

  虽然今年越来越难静下心来专心读书,但刚刚好的是2023这一年里读了100本,也算本年度的一点小成就了。

  看过的每本书都像一个锚点一样把当时的记忆固定下来了,再回看就不觉得这一年过得空虚了。想遇到一本好书很难,有时候看眼缘,有时候靠运气。所幸这100本里可以挑出几本说这确实是一本好书,值得拿出来推荐一下。就拿这几本我的年度精选吧。

  自从《纯真博物馆》后,我就喜欢上了奥尔罕·帕慕克的书。帕慕克的书里总是带着对故乡伊斯坦布尔浓浓的感情,怀念那个早已破败了帝国旧都。《瘟疫之夜》的出版恰逢三年疫情,书里虚构了一座二十世纪初的地中海小岛遭遇瘟疫流行的故事。

  瘟疫、宫廷阴谋、民族运动,更不可思议的是一点侦探元素。帕慕克在这本书里选择了一个和以往叙述方式完全不同的手法,假借历史学家的口吻,用历史著作的形式把这场虚构的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小岛百态呈现上来。在年初的特殊时期读着一本描述一百年前的故事,总是不自觉的把故事和现实相互印证,就更觉得故事的浪漫和讽刺。

  这是一本人类学家在学术研究之外的副产品。作者为了研究热带雨林深处一门即将消亡的语言,生活在雨林深处的部落里前后跨度几十年。在学习这门语言的同时,也观察着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部落如何逐渐受到外界的影响。思考一门语言为什么在新老世代交替和外部世界冲击的过程中逐渐被抛弃。

  年初读完的,讲的是比较冷门的商周史。这段历史尘封千年,有太多真相和细节早就无从得知,但是作者在面对考古发现和历史资料时大胆的分析推理还是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不是在于作者给出的结论,而是根据仅有线索,拨开千年历史迷雾,跳出一般研究思路去大开脑洞,很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大概也是这本书能在今年火起来的最大原因吧。

  又是一本有关育儿社会问题的书。每每读到这种选题都会生发出很多的共鸣。这样的儿童虐待案不能简单的把所有归罪于母亲,一个因为饥饿虐待而死的孩子,背后还有逃避家庭责任的父亲,以及贫困的代际传播和糟糕的原生家庭所引发的父母人格的不健全。最后大都市所造成的社会联系减弱,大家族的解体,缺乏社会制度的兜底都是造成悲剧一次次重新上演的原因。

  一直觉得纪实题材的作品要写好,需要作者真正的深入到生活中,需要在记录时能理解被记录群体的动机,能客观平等而又带有人文精神的表达观点。《盐镇》记录的是生活在川西小镇上的女性们,作者在选择采访对象时很用心的选择了20-90岁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们记录他们的故事,由此有了这样一本有分量的非虚构文学。故事的基调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盐镇的生活是一道道细碎的裂口,女人拼命止血,而男人们在撒盐。”

  阶级固化、文化壁垒这些词经常提,但很少展开落在大学生群体来讲。这本书很扎实的把顶尖大学中不同阶层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内在原因一一解析。语言很客观,但句句都在讲被主流声音所屏蔽的阶层差异。一个好的家庭在大学生人生道路的选择上能够给大家提供支持可能会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也像作者在文末所讲,这本书可以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成为身处阶层劣势位置的学生家长的一本向导书。

  作者选择不在东京买房,而是把放不下家电和家具的八平米小房间作为在东京的栖身之所。八平米在书里并不是蜗居,而是选择了一种可以用更多精力追求生活质量的生活态度。有时候我们总是没有想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人生被一个个不停出现的欲望填满,疲惫的追求着其他人认为你需要的东西。八平米的空间刚好是一个减法,理清自己到底要说明的好办法。

  11月突然想了解一下法国大革命,虽然高中历史学过一些,但总觉得不成系统,对大革命的来龙去脉认识不系统。所以用尽心思挑选下锁定了这本19世纪历史学家米涅的作品。这本书对大革命的描述非常细致,基本缕清了大革命的全过程。只是书中有些忽略平民扮演的角色。当做学习了解法国大革命的一手资料非常不错。

  一直很喜欢读戏剧,今年读了契诃夫的三部经典戏剧,尤为打动人的是《万尼亚舅舅》。契诃夫的戏剧里没有加入太多的戏剧冲突,更多的是用平淡的剧情来讨论生活的意义。在读对话时能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每个角色的力量和契诃夫别具一格的戏剧创作风格。

  读完《贝姨》我愿把他排到巴尔扎克作品里最经典的行列,不亏是巴尔扎克晚年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标题用了一个并不是主角的人物作为书名,贝姨在故事里更多的是一个串联起众多人物的工具人,但她的嫉妒、仇恨和心思是巴尔扎克笔下个性分明的一个人物。一个有关欲望、堕落、金钱的故事,仿佛在巴尔扎克的眼里巴黎就是一座骄奢淫逸,引诱人不断堕落的城市,一个个有身份的人在这里因为欲望走向毁灭,无法挽救,只有死亡可以终结他们的贪欲。那一句“我爱你像爱一百万法郎一样”的经典对白更显示了巴尔扎克对法国社会爱恨夹杂的复杂感情。

  刚读到一半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一本必须推荐给别人的作品。它诚恳、朴实、流水般动人。在各种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新时代作品中,这种纯粹干净的文学,格外珍贵。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盲人:银霞。因为眼盲,所以心明。故事围绕一个居民区“楼上楼”展开,记录了银霞和她成长过程中的亲友所共同经历的几十年。作者觉得,人对时间的感知并不是由日期、年份这些数字决定的,而是具体的事件。这也许是我们能沉浸于她的讲述的原因之一。

  这是一部大名鼎鼎的作品,就算你没读过,也很难完全没听说过它。它也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从此以后,小说也成为了一种受人尊敬的艺术形式。

  很多人称其为“完美的小说”,尽管书中所描写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并不新奇:一位沉溺于爱情故事的文艺女青年,混淆了现实与想象,追求着不属于她所在阶级的美妙爱情,最终走向毁灭。

  但作者细腻的笔法,字斟句酌的严谨,使得这一个故事,不管在哪个年代,都可以收获读者的私心。在对比了几个译本之后,推荐李健吾先生的译本,极好地复现了原作在语言方面的考究。

  千万别被这三个字吓倒!尽管对于《浮士德》的研究和解读能装满一座图书馆,但仅从阅读原文的层面来说,这并不是一部将普通读者拒之门外的作品。

  姜铮老师的译本,是他认真对比过所有国内译本之后的呕心之作,全书由译文、题解、注疏三部分组成。

  译文优美流畅,注疏细致,更有每一章、每一篇的专门解读,帮助读者理解。是最适合中国宝宝了解《浮士德》的入门版本。

  但谁又能说读懂了呢?反正我是懵懵懂懂。不过,这样一部作品,哪管是只掉落下一片羽毛,也依然能让我们窥见其全貌的绝美。至少读完之后,不会再傻傻分不清歌德康德浮士德,而且,谁不想拥有书中的魔鬼靡菲斯特那样的机器猫一般的朋友呢?

  他是一个被厄运突袭的人,一个生活的观察者,一个轮椅上的思想家,一个打不死的战士,一个不称职的儿子。

  他的文字诚挚,优美,充满哲理。他说:“活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是为了活着。”

  “但是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认为自身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非常流畅的一部作品,我是在从南京回上海的高铁上一口气读完的。我没有想过会读这么快,但确实是这样,作者和译者都有功劳。遗憾的是,我有点忘了它讲了什么故事……

  库切在中国知名度并不高,但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83、1999年两度获得布克奖。

  这是一个作者特质胜于作品特质的作家,以至于许久之后,尽管你忘了故事讲了什么,依然能想起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并且把他分享给别人。

  略萨,略萨,always略萨,我格外钟爱的作家,因此以下内容可以自动降级30%来看。

  故事发生在多米尼加,一个位于加勒比海上的岛国。独裁者特鲁希略的一天,刺杀者的往事,乌拉尼娅的回忆,三线并行。勾勒出这个小小岛国上一段沉痛、无法言说、又无法绕过的历史。

  伟大的作家,社会的良心。在他笔下,人物总是要倒霉的。在动荡的时代、迷茫的社会里,没有人能脱身。他的故事里没有主人公,不过是一群挣扎着走向毁灭的人。

  不推荐没有接触过他作品的人直接读这一本,他的写作风格也许会使人迷惑,并因此放弃。如果想了解略萨,第一本建议阅读《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这是一把有趣的钥匙。

  黑塞的作品,实际上只有一个主题:人这一生应当走什么样的路。它不会让你直接做出选择,但会使人思考,自己是不是还有别的的选择。

  本书有两个主人公,追求“精神”的纳尔齐斯,与追求“爱欲”的歌尔德蒙,他们同样才华横溢,在寻找自身的路上拼尽全力,彼此暗含深深的爱意。有时你会疑惑,这真的是两个人吗?还是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两面。读过之后,你会有自己的答案。

  这是一个不畅销的漫画家,渐渐老去,身体衰弱,父母离异,女儿即将出国。他对一切都没什么兴趣,对网络、对生活、对爱情。

  我不知道推荐给谁,也不知道谁会喜欢这样一个小小的、无奈的、又有点温情的故事。

  名副其实的家喻户晓,丰富到可以塞满一个书架。我在图书馆精挑细选了半小时之后,推荐董燕生翻译,湖南文艺出版社的这个版本。除了译本的通畅,最重要的原因是,插图异常精彩,看久了也不觉疲惫。

  故事不需要我再重复,一个叫堂吉诃德的乡绅,骑着一匹瘦骨嶙峋的马,身旁有一位骑着毛驴的随从:桑乔。踏上一场试图恢复游侠骑士时代的荒诞之路。

  《堂吉诃德》不是一个孤独的主角,而是一个画家,将自己的理想,以及周遭的世界,共同绘成一幅笑料百出的时代画卷。

  如果时间并不充裕的朋友,推荐只读第一部即可。如果读完第一部,还想继续看看后面的故事,它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我们都知道,从此中国的国门被打破,列强入侵,百年国难由此开篇。我们也知道,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干脆利落地输掉了这场战争,从此领略到坚船利炮的厉害。甚至我们还知道,也是我们从始至终以来不假思索就被灌输的,这是一场必输的战争。

  但你是否疑惑过,尽管对方拥有更高水平的武器,但仅仅是一万余人,如何就能将一个拥有4亿人口,80万常备军的天朝打得割地献银?这种一败涂地是否曾经有挽回的机会?堂堂中华竟无一可用之人?它是如何开始的,仅仅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还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这场崩溃不是早不来,晚不来,而是早晚都要来。1840,是千百年坍缩的一张相片。

  2023年,转眼又已行至岁末。这一年最值得记下的事件是,我将一个崭新的生命带来了这样一个世界。宝宝九个多月的当下,虽然还很难谈得上“轻舟已过万重山”,但也可以说,生活未曾完全倾覆。

  由于有家人支持和帮助,以及宝宝相对乖,我在被切割成碎片的一天里,总还能觅得几个块状的时间单位。读书、听书,便只得在这些罅隙中求存。正因碎片化的局限,这一年未能有太多深度阅读。

  但这一年中,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候,每一次她咯咯的笑声,都让我难得地重新感受到了“虚度”时光的美好。

  杨知寒是94年生人,真的很年轻,是我的同乡,且生活半径非常相似。印象最深的是瑞贝卡的故事。从她的文风中可以感受到东北文学的不同代际,东北自身的发展,混合不同代际的视角之后,会渐渐被世俗化的外在消解一部分内核的悲壮。

  承受时代隐痛的一代人往往无力书写,因此“子一代”的视角仿佛补全了对这一段历史的铭记,但他们却无意承载上一代作家的使命,无意以笔为刀去剖析政策之下一部分人成为代价的内在因果,他们更在意的是作为个体的感受,与其说他们是在写作一种“伤痕文学”,不如说他们更想表达的是人物命运流转之间的无常感。

  马亲王的书很难不一口气读完,这本小书有趣,轻松,充满着官场智慧。西游和人情练达本就很搭,因为作者本身在创作时也融汇了一些官场思考。这些年用厚黑学阴谋论解读西游的书也很常见,这本书里能隐约感受到化用一些流行的观点,比如大闹天宫背锅论,但悟空和六耳的关系还是有些新意。

  从《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中认识焦典,果然不愧为莫言学生。这些短篇灵气和巫性并存,她笔下神秘的云南到处有些魔幻现实主义既视感。女性形象都很有魅力,比如木兰舟中的老咪涛玉恩奶奶。黄牛皮卡这篇虽然稚嫩一些,但也很喜欢这种风格。

  这本书是关于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人作品的论文合集。东北不是过去,而是未来,书中有太多的解读和理论都很喜欢。他们的作品值得这样的解读。

  夏商周断代,上古史充满迷雾。对商的想象从封神榜等神话中来,但当然知道神话只是神话。李硕老师这部著作,纵然有天马行空的恣肆想象,却也逻辑融洽,自成一派,是“书生意气,才子文章”,也是从祭坑的考古发现出发,一丝一缕与文献相互验证的产物。

  最有创见也最令人惊艳的部分是对《易经》的解读,还原到最初,作为文王昌的“学习笔记”的易经卜辞,作者的解释,有许多令人觉得合理之处。对人祭的研究不算是惊天发现,但如此细致地展示血祭的真相,令人对商可能拥有的宗教文明体系感到触目惊心。伯邑考被烹,比干挖心,千年之后演变为传说,商纣王背了所有黑锅之后,原来这都可能是祭祀的一般流程。如果历史真如作者推演一般,华夏文明的确是在神权分离方面如此早熟,商周交替,诸神黄昏,文明不再仰望满天星斗,而是过早进入了世俗化的阶段。

  目前读过最好的苏传,甚至几乎是最好的传记作品。文字典雅,不过多褒贬。史料完备,以时间为序,几近还原了苏轼完整的一生。大事件下时而穿插采用一些笔记类的故事相互印证,东坡的形象就这样立体了起来。作者李一冰先生有蒙冤入狱经历,也在借东坡浇自己心中块垒。他笔下的东坡,是一个人世间不断被磋磨的天才,充满悲彩。而他本人名声不显,仿佛是为作苏传而来人世一遭,可叹可泣。

  从弃长安的那一刻起,长安就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长安。安史之乱后,长安成为无法回望的锦绣城池。这本书讲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盛世的惯性与暗处的变局。作者曾是媒体人,行文通俗且十分利落,章节以我们熟悉的人物划分,个人传奇与历史脉络结合流畅。除了帝王、政客,偶然加入的李白高适岑参杜甫等诗人的闲笔,也勾勒出接近普通人的命运浮沉。

  《苦命天子》读到后记才知道是一种历史通俗出版的尝试,但未曾如设想般大卖,有点遗憾。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好看的,尽管和作者其他的学术著作不同,引用了非常多的稗官野史,以增加可读性,但出处作者也全部都有注明,这也是治史学者的职业习惯。

  清代皇帝通常用年号代称,但从嘉庆作为一个分水岭以后,年号越来越更像是一段时间的代称而不像康雍乾时期更像一个人,大概是因为道光咸丰都因为过于平庸而显得面目模糊。本书给人的最大感慨不在于为一个平庸的皇帝作传,而是把这个年号期间,同时发生的内忧外患,以咸丰皇帝的视角还原了真实的时间线,即使无法和君主共情,也会对这一时期的内忧外患有更直观的感受。

  实际上这是一本偏文学理论的著作,但写作的方式却非常精彩且通俗易懂。其中许多章节都令人拍案叫绝。比如“视角:作者幽灵的寄生”“人物:贪看风景的英雄”“死亡:轻逸与黏滞”等几个章节。

  古典小说的对称性常令人感到虚实之间人生如梦。很多华彩式的人物,反而会有一个轻率的结局,这似乎不是一种设计,却又仿佛是一种高级的设计。越是飘逸的人物,死亡的过程越是黏滞,比如晴雯、林冲……

  这本书看得非常过瘾。杨苡先生是一位经历许多时代风云的百岁老人,且出身不平凡,交友交际圈频频出现的我们眼中的大佬,于她而言只是平视的视角,这一点很有意思。且先生的记忆力惊人,文中充斥着充盈丰富的细节,也有非常真挚的感情自我剖解,充满了真诚,能够照见坦荡的性格。她对一切都不那么在意的心态,既是原生家庭富足的馈赠,又是她得以如此高寿的缘由之一。

  2023年读书没有赶进度,也开始允许中途放弃读不下去的书,在不紧不慢、每天插空阅读的状态下,读完了110多本书。并没做到年初立的flag“多读有深度、专业和大部头的书”“带着脑子和笔头,深入思考”,不过倒是找到了舒适的节奏和享受的体验,也在真正喜欢和有兴趣的领域持续学习和探索着。

  2024年,入手了读库和微信读书会员,还有快要溢出房间的纸质书,会继续随性地,让一本书找到另一本,跟随不同时代的作者与不一样的文字,去到更大的世界,解锁更丰富的智识和体验。

  《臣服的力量》的作者、能量治疗师、医生朱迪斯· 欧洛芙在书中详细剖析了何为臣服,如何应用臣服。结合精神医学、直觉疗愈和灵性指引,朱迪斯详细剖析了在面对金钱、工作、爱情、病痛、死亡等11大人生课题时如何臣服,全然拥抱当下。它像一本操作手册,对于在生活中,任何场景下,想要了解、练习臣服的时刻,都能够找到对应的指南。

  2022年读《臣服实验》,十分喜爱,读了两三遍,对“臣服”的概念和日常可行的操作方式也产生了更多好奇与困惑,于是又读了这本《臣服的力量》,两本的内容结合来理解,是很好的相互补充。

  在臣服之中,你虽然感觉前途未卜但仍能勇往直前,完成充满朝气的身心修炼。这其中并非没有惧怕,但我不曾放弃希望。

  一本系统、全面、实用的个人成长书,介绍了个人成长的七个原则:真实、爱、能量、一体、主导、勇气和清醒自主,揭示了“人类所有清醒自主成长背后的规律”,并清晰阐释了这些原则在习惯、职业、金钱、健康、关系及心灵等生活各方面的应用。

  清醒、深刻、有洞见、可操作性强,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做书中的练习,并按照这些原则生活的话,一定能得到非常多成长。当然,我也不禁在想,真的能做到吗?很多时候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缺乏内在动力。那么,动力从哪里来?

  灵性书籍《约书亚的传导》《灵性炼金术》的作者帕梅拉的另一本作品,在灵性传导和充满智慧的信息之外,这本《灵魂的暗夜》大方坦诚地分享了她在“灵魂暗夜”的经历。

  当一名灵性导师罹患抑郁症,在精神疾病中挣扎,这样的“暗夜”体验不会因为灵修的基础而轻松半分,但能成为生命中重要的养料,让灵性疗愈工作者更尊重众生独特的生命进程。

  书的后半部分是约书亚关于灵魂暗夜和新纪元的传导,关于灵性导师的灵魂暗夜、恐惧和创伤、疾病与情绪、高度敏感与男性能量、光之工作者的助人之道……

  放下评判,打开心阀,全然开放地阅读,温和地抱持自己,当光进入的时候,暗夜自然消融。

  《神箭手》非常短小,格言式的小文章,一名曾经名震天下的神箭手,如今的木匠,边展示四两拨千斤的射箭技术,边将「弓道」娓娓道来——即使无需弓箭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喜悦与热情之道”“完美与错误之道”“技艺与直觉之道”,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成长、探索与行动的「道」呢?

  “正义的可能”首先是“成为正义的自我的可能”,以自身做标本,一次自我彰显的历程。周濂老师把政治哲学的概念融入日常生活,用日常语言去表述复杂深刻的差异,用理论和智识来诊断现实,最终落脚于现实语境中具体的个人,回归日常经验,去真实地生活,真实地说话,真实地思考。

  在有限的空间,勇敢地行动、发声,一次次讲述与教导,为了自由与正义,为我们共同理想的世界与公共生活。

  哪怕系统的压力有时大到难以支撑,以至人们的脊梁常会以无法察觉的速度弯曲,但每一位愿意恪守人性本分的人,仍旧能通过主动投身向善的情境,来坚持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我们反复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几年前,《皮囊》风靡一时,也见识了“黑狗达”的才华与功力,当他出了第一本长篇,期待他的表现,又有些担心与怀疑,一本“胆敢”叫《命运》的书,会是怎样的故事呢?这是我2023开年读的第一本小说,很惊喜,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就觉得,不愧是你啊蔡崇达!

  “当下的科学界,也认为动物比植物高等,植物被用于科学研究常常是因为它们与动物存在一些相似之处。”这是人们自古以来自古以来的植物观。但,真的是这样吗?

  作家、哲学家,甚或科学家,都对植物抱有普遍的偏见。这本书梳理了这些看法,并寻找原因,结合科学实验与研究数据,形成了逻辑缜密而颠覆的新植物观

  它们没有“大脑”,但若把智能定义为“处理问题的能力”,那么植物就是智能的。它们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和另外15种感觉;它们能沟通,在个体内部、在植物与植物、与动物之间;它们能识别自己的亲族,保护种子的生长;它们启发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与信息技术……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的副标题是《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这是“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在走遍地球,阅尽大自然的瑰丽与伟大后,在94岁高龄撰写的一本作品。

  与《生命》《地球脉动》等纪录片中展现的自然的壮丽绚烂不同,这是一部目睹了近一百年来地球生态的衰败后,字字珠玑、发人深省的警醒世人之作,一封写给全人类的自救倡议书。

  星野道夫曾说:“当人生将走至终点,我希望我的生命能结束在阿拉斯加。”他将人生中最青春的岁月献给了这片极北之地,他热爱的极地与棕熊,也真的成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见证。

  星野道夫用镜头为我们留下那些珍贵的即将消逝的生命和风景,书写了人与自然的永恒对话。

  这本摄影集收录了星野道夫未公开摄影作品及西伯利亚绝笔日记,非常精美的一本书。星野道夫镜头下的自然广阔、静谧,文字朴素温暖,无论何时翻看他的作品,都能让人心朗气清,仿佛跟随他开启了旷野的旅程。这本书附有星野道夫的编年录,是完整了解他的一生非常好的一部作品。

  吉竹伸介是我2023年发现的宝藏作者,在图书馆值班看了他几乎所有在国内出版的绘画作品,每一本都很喜欢,而这本《后来呢 后来怎么了》是最打动我的。

  爷爷去世后,书中的“我”发现了他床底下的笔记本,里面写满了爷爷对天堂的幻想,以及对死后的期待和计划。比如——去天堂时要带什么装备呢?让家人做什么样的纪念品呢?

  “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爷爷了,我很难过。如果真的有天堂,而且跟爷爷想象的一样,我会稍微安心一些。还好,爷爷给我们留下了这本笔记本。”

  又好哭又好笑的一本小册子,很快就读完了,后劲儿却特别大。可能因为我也是爷爷带大的孩子吧,希望他在天堂一切都好。

  我是猷为 ,2023年,一共读了30本书,其中文学10本、历史9本、旅行5本、社科3本、小说2本、哲学1本。历史与文学仍是最爱,一直认为读书要远离“经世致用”(指不是为了有用去读书,不反对读了书之后能用),只关心内心的充盈与快乐,就像柏拉图所说“追寻一场高尚的欢愉”。

  《弃长安》以安史之乱为背景,讲述了在盛世急转直下的大乱里宫墙、诗人、叛乱、政争。

  本书章节标题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如“颜杲卿的舌头”“哥舒翰的膝盖”“杨玉环的香囊”“张巡的牙齿”等,以每个人为中心点辐射出一整个网络,网络与网络之间织就了整个安史之乱的历史画卷,当然这个画卷中充斥着血腥的暴力与人性的凉薄。

  坏榜样的力量,得位不正是大唐的死结,这个锅要李世民来背。这是读唐史有意思的地方,李世民杀兄囚父,开了一个坏头,告诉后人,原来还能这样。从此,武则天杀子;李隆基逼李旦禅位,后一日杀三子;李亨杀弟永王李璘,赐死三子建宁王李倓;连整体社会风气都带歪,安庆绪(子)杀安禄山(父),史朝义(子)杀史思明(父)。子杀父、父杀子,当真是在权力面前,人性的凉薄无以复加。

  安史之乱已经远去,好在已经远去。在有序的世界里浪费生命总好过让这样一个世界频频陷入大火.

  《叫魂》(1990)是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孔飞力(Philip A.Kuhn)的代表作,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

  “叫魂”在我的家乡形容没来由的喊叫,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往往会引来旁人的侧目。用在本书中形容帝国统治者的状态极为贴切。

  《叫魂》这本书是从一个切面延伸到一个宏大的视角,令人拍案叫绝。其一,社会百态,通过叫魂妖术,将所谓“盛世”下的社会百态缓缓展开,野蛮、贫瘠、荒诞;其二,帝王心术,乾隆皇帝是有清一朝最为自负的帝王,极其聪明也极其敏感,他绝不允许帝国脱离他的掌控,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有碍于帝国长治久安的威胁,哪怕这个威胁是臆断;其三,满族汉化,对于异族统治的王朝来说,汉化绝对像挥之不去的梦魇,终身缠绕历届统治者,从勇武到优雅,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覆灭。

  论吃还得是老祖宗,看一下“烧尾宴”的菜单就可见一斑。比如:连馄饨都有24种花形和馅料,与24节气有关,工艺何其繁复,一年四季包罗万象。比如:雪婴儿。青蛙剥净,裹上精豆粉,贴锅煎成,白如雪,形似婴。听这一个名字虽然有些瘆得慌,但煎的东西能白如雪,不好奇吗?比如:小天酥,鸡肉和鹿肉拌米粉油煎而成。

  古人喜欢吃鹿肉,到底什么味道?比如:分装蒸腊熊,蒸熊肉干;青凉曜碎,狸猫肉凉羹;熊肉和狸猫肉到底什么味道?如果有人能复原一下古人的食谱,是否也是一个商机。

  三次华山论剑是武林由盛而萎,由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书中有很多这样的观点。阅读本书是一次对武林认知的颠覆、是江湖架构的崩塌、是理解思维视角升级的狂喜。

  郭靖傻吗?郭黄是纯爱组合吗?郭黄之恋绝非仅是傻小子与古灵精怪的完美爱情,更是武林规模空前的洗牌和大串联。如何理解?

  从第一次论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到第三次论剑“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你发现没,从最初的山头林立,百家争鸣,到“东邪是父,西狂是侄,南僧是师,北侠是夫,中顽童是兄”,只剩下郭黄一家独大,论剑变成了一家子的游戏,江湖就是人情世故,还玩个球。

  盛极而衰,物极必反,垄断是原罪。第三次论剑后,江湖再难出人才了,从郭黄的子女、徒弟可见一斑。

  太阳系中最亮的星是金星,别名“太白”,日落时分它闪耀在西方的天际,被称为“长庚星”;黎明时分,它又闪耀在东方的天际,又被称为“启明星”。所以太白金星工作的地方叫“启明殿”,分管人事和组织部门。而本书的故事设定就由此展开。

  视角,作者用现代的思维与视角,讲述了耳熟能详的故事。仙的视角+人的故事产生了神奇的化学效应。在看李长庚的同时,也是在想自己,人们从来不关心别人的故事,只会关心故事里的自己。

  从马伯庸的另外一本畅销作《长按的荔枝》中,主人公李善德,到本书中主人公李长庚,无一例外都是打工人。从“一事功成万头秃”到“太上忘情”,作者可能想告诉我们凡事别太较真,人生不过一场游戏。

  《王氏之死》篇幅不大,但故事极其精彩,再现的是清初山东剡城、淄川农村人民的贫苦生活。主角之一王氏不堪生活的重压,与人私奔,最后却惨死在丈夫手下。

  通篇着墨王氏的内容极其有限,却通过王氏生活的郯城,详尽的记述了沉重的生活,以此交代王氏之死背后的原因:战争、饥饿、赋税、灾害、女卑、道德束缚等等。王氏不过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代表,王氏是王氏,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个王氏。

  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给他们一杯酒一碟花生米,就可以听他们滔滔不绝的讲故事。毛姆应该就属于这一类人,他幽默、健谈、毒舌,八卦,有时甚至刻薄。我们没办法与毛姆在现实中围坐,但我们大家可以读他的书,仿佛与他对坐,听他幽默风趣侃侃而谈,讲着读书的乐趣、名家的八卦、对名作的吐槽,还有他自己夹在对人与事的厌恶与热爱之间的一丝情怀与思考。

  普通读者读《史记》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往往半途而废。《史记的读法》教会我们阅读《史记》的切口,带来信心。司马迁是怎样的人?他为何需要写史记?在三千年的庞杂历史事件中,他会如何明智的选择?他的史识与史观是什么?搞不懂这样一些问题,我们是没办法理解《史记》的伟大。52万字,130篇,卷帙浩繁,气势恢宏,《史记》很大,广阔且深刻;横跨三千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史记》很小,简练且精致。

  “一路上,乘客们不舒服地挤在一起,忍受着旅途的煎熬。窗外是杏林、水库、荒凉的公路,远处是突厥斯坦的群山。一个塔吉克小女孩趴在奶奶的腿上睡着了,脸上压出一道印儿。这就是世界真实的样子,充满琐碎的细节,而我用尽所能来理解它们一一这让我感到自由。”

  本书中展现的生活的粗粝感与生命的韧性恰到好处,我们目所不及的地方还有人用完全不一样的甚至很难想象的方式生活着,这种情感中夹杂着陌生、同情以及一丝丝吸引。

  你如果像我一样每日为一日三餐疲于奔命,在生活的苟且中坚韧的活着,那推荐你跟随刘子超去旅行吧,去开启一段段充满诗意的出发与归途。毕竟“获得世界的经验与知识,理解我们所处的现实,旅行和写作就是最好的方式“。

  就个人而言,一生无疑是漫长的;放到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的一生也仅仅是一个瞬间。我想说能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一段墓志铭,王钟儿无疑的幸运的。虽说历史少了他们,少了这些个人的命运是不完整的,但谁又会对这些轻尘产生欣喜或悲悯。历史还是哪些王侯将相的历史,贩夫走卒的命运早已湮灭,王钟儿也并非普通人。

  各位书友好,我叫嗣澄,最近因为骨折才得以躺下来歇歇,好好想想2023年我都看了些什么书。好久没有静下来写写东西,文字粗鄙,还望海涵。2023年买了很多书,50本应该有,可是未能一一读完。真真是买书如山倒,看书如抽丝。

  2024年立个flag把书看完才可以买新书!很喜欢魏小河推荐的书,最近在看张悦然的《鲤 严肃点文学》,立马列为2024年十佳之一。

  还记得第一次知道杨奶奶的作品是在大众书局,书架上贴了张纸,用红笔写的强烈推荐,于是拿下来一翻,顿时就被吸引了。从《秋园》到《我本芬芳》,再到《豆子芝麻茶》,都是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以前比较偏爱用词优美的作品,但是杨奶奶的作品重在真诚质朴,薄薄一本,却承载了人们朴实而真切的生活,尤其是女性角色的刻画很丰满。

  据说李娟是现如今最优秀的散文作者,热爱散文的我自然不会错过,看完《我的阿勒泰》,不敢说李娟是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当地人的憨厚有趣、以及李娟瘦瘦小小的形象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好多场面描写非常生动,大约只有亲身经历大约才能描述。《冬牧场》依然非常好看,原来游牧的生活是这样的艰难与不易,在那般严苛自然环境中,人是多么渺小,所以哪怕仅仅描述活着,或者洗个头发都叫人感动。我还成功将这本书安利给了身边小伙伴。

  本书作者李正是天津一名高中老师,同时是一名up主。他的视频内容充实,加上标志性的三段式总结标题,如果是历史爱好者,不容错过。这本书是他关于清朝尤其是雍正朝的视频集结,而且还新增了很多史料和图片,李老师有心了。他讲的富察明瑞、乌雅兆惠,平回战争、平准之战只能用精彩绝伦形容,虽然拖更很严重。他很擅长挖掘这些在历史上很有名但不被大家所熟知的人物,通过挖掘史料,给大家科普。能做他的学生应该很幸福。

  这本书买了好久,却一直没看。恰好我体检完,心有戚戚,不安之时打开了这本书。自从大病康复之后,已经看淡许多,总觉得活在当下最重要。最喜欢书里两句话,一句是“我也是那一年才知道,为什么咱们这庙多:因人生要解决的问题真多,一个神明,不够。”是的,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意外与不如意,我们应该慰藉,无论慰藉来自什么地方。还有一句“好的死亡就像是熟透了自然从树上落下来的果子,死的时候,世间和自己都没有伤口。”好通透的看法!

  许知远称唐诺为第一读书人,一直在读书,令人钦佩,而且他还一直在输出!这本书大约需要慢慢读,不能急。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在改变他阅读和书写的方法亦或是姿态。我一直觉得读书不能太功利,这些年又觉得读书不能太自我,世界之大,我们该尽量去看看,哪怕不喜欢也没关系。很多东西会随着年纪慢慢沉淀下来,不至于精神上太苍白或是太无趣。

  作为建筑小白,这本书作为科普,很适合。它不仅仅讲木建筑,里面还有我们的传统艺术和民间传统文化。第一章起家,从家的字形和意思开始说起,大门、高台、结构、斗栱等等,语言谐趣、风格轻松、层次清晰,读完丝毫没有压力。举个例子,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榫对卯说:“执子之手”,卯对榫说:“与子偕老”,这是不是属于理科生的浪漫?

  我被书名深深吸引了,不应该是外国音乐在中国之类的么?外国音乐当然在外国啦,好有意思的书名。其中缘由在序里有写,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对音乐感兴趣或是想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水平,本书值得考虑。开篇讲到了维也纳和萨尔茨堡,我读着很有熟悉感,疫情前我去欧洲玩,特意去了萨尔茨堡,就为了贝多芬,虽然贝多芬对于我不过是书上的一个名字,我对古典音乐也不是很感兴趣,依旧是觉得既然到了奥地利就应该去看看。历史人物就是有这样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

  我是马亲王的粉丝,看过那么多本书,这本薄薄、小小的,个人觉得可以排进他的书前三名,真的太有意思了,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读起来酣畅淋漓。你可以把它当做历史小说读,也可以引用至职场生活,也可以是一本地理小说,总归很有意思。

  作为影迷,很喜欢徐皓峰的影视作品;作为书迷,很喜欢他的影评,当年《刀与星辰》惊为天人。徐皓峰理论扎实,洞察力极强,尤其是对武侠电影很有见解。翻看本书目录,其中一篇叫做小兵张嘎和塔尔科夫斯基。能把这两者联系起来,还分析得头头是道,是否很神奇!

  我是蒋勋先生的忠实书迷,东西方文化他都能信手捏来,而且他的声音也很有魅力,睡不着的时候就喜欢放他的音频。上学的时候,比起唐诗,我更爱宋词,我觉得宋词更加朗朗上口,也有一定的可能是最喜欢苏东坡的作品。本书可以给到读着一些新视角去看待我们以为很熟悉的作者和作品。

  2023年总计读书50本(个人评分和短评见下),门类依旧很杂,小说、漫画、历史、社科、散文……今年还趁着AI热潮,看了一些ChatGPT和AIGC主题的技术书籍。

  阿尔吉侬是一只老鼠。我的花束献给一只老鼠,一只特别的老鼠。某一种意义上,它是我的病友。哦,它并没有生病,生病的是我。愚蠢就是我的病,我生来愚蠢。

  治病过程中,我曾经变聪明了,非同一般的聪明——然后,又变了回去。聪明让我看清很多恶意——本来我愚笨的心灵就像防护屏障——我还伤害了一些人。我会因为曾经变聪明而后悔吗?

  哦,不。有些事明知结果,你还会做一样的选择。毕竟我曾短暂的收获爱情,还为科学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就像乘坐电梯,我曾经上升到很高,现在又降到了底层。如果你有机会,请放一些花在后院的阿尔吉侬坟上。

  美军的“钢”碾压志愿军,美军的“气”也在二战胜利后到了巅峰,没有人敢轻易与这支世界最强的军事力量产生冲突。当时也很少有人相信“小米加步枪”的新中国军队可以跟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打的有来有回,甚至在局部略有胜果——美国不相信,苏联不相信,连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彭德怀,也是抱着“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这样悲壮的心态,下决心抗美援朝。

  随着时间的久远,亲历战争的老一辈人大多离世,很多人对这场战争已经不甚了了,有时会把一些志愿军创造的战争奇迹误解为不顾史实的文艺创作。可恰恰是这些不可思议的事实,让志愿军永垂不朽。

  讲述学习方法的书可说是汗牛充栋,而这本书又能讲出什么花来呢?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结果来揭示学习的基础原理,尝试解答“学习究竟是什么”这个普适问题,而不是基于个人学习体会的一家之言。

  其次是对知识广度的要求。21世纪什么人才最贵?除了可遇不可求的天才,第二贵的人才是多面手。

  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学习能力可说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基本能力。本书澄清了一些学习的误区和不正确的传统观念,可说是一本关于元学习(学习怎么样学习)的科学指南。

  我不喜欢看徐浩峰拍的武侠电影,主人公不够豪气干云,动作设计不够赏心悦目,跟我自小培养起来的武侠片喜好简直一点都搭不上。但是没有想到书写的不错,文笔优美有古意,情节设计不落窠臼,颇具传奇色彩。

  最喜欢《师父》这篇,笔下的江湖自成体系,有阴谋有反转有情爱有寓意,人物自有腔调,拍出来电影也是我最喜欢的徐浩峰作品。最不喜欢的是《倭寇的踪迹》,拍出来电影也是,几十名天天习武的练家子,居然被一个不懂武艺的女人凭借临时学的一招半式,硬生生堵在门外三天三夜,还伤了好几个。就像当下那些武术大师上了擂台被业余搏击爱好者三两下打倒在地,把我小时候的武侠梦被破坏的一干二净,现实中发生这种事也就罢了,何必在电影这个造梦世界里也要让我备受打击。

  这是一本介绍如何利用AI进行文学创作的书,作者介绍了借助三层故事法(Three Story Method)指导ChatGPT进行辅助创作的实战方法。方法论并不稀奇,这本书的实用之处在于提供了AI辅助创作实践的具体方法,而且对AI在创作中的角色定位的讨论,对我也很有启发。

  三层故事法是一种文学创作方法论,强调故事中每个场景的三个核心要素:冲突、选择和结果。这种办法能够确保每个场景都能吸引读者,并推动故事的发展,同时也提供有意义的角色发展。

  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动物农场“七诫”的变迁,在一个权力不受控制的社会里,一旦清规戒律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则没什么是神圣不可变通的。“凡动物都不可饮酒”,变成了“凡动物都不可饮酒过量”;“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变成了“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假如没有理由的话“;直至”凡动物一律平等“,变成了”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更加可怕的是大众的记忆也可以被肆意扭曲,一旦当权者开动宣传机器并压制所有不和谐的声音,任何不合理的现象都可能会被合理化,直至最后一个亲历历史的人去世,惊天谎言也可以办成铁案。

  小说描写的是马来华人在社会底层的生活,每日里都为了生活奔波劳累,稍有转机又陷入困境,懵懵懂懂间就走到生命尽头。大辉、蕙兰、细辉、婵娟、银霞、拉祖、莲珠……多数人跌跌撞撞冲过一座座生活的险滩,也有一时激愤而看淡生死的,近打组屋一度成了远近闻名的自杀圣地,直到政府出钱在各楼层安装铁花,将“楼上楼”改造成一幢巨大的笼屋。

  银霞自幼盲眼,遭遇了不幸,却也不见如何自苦,更多的像一个生活亲历者,旁观感受着身遭的人生百态,浮沉聚散。“楼上楼的住户,在那一幢组屋里朝见口晚见面,居民不分种族像是感情甚笃,可一旦离开了那里,以后便像流落在人海中,各自随波逐流,很少会再联系和碰面。”

  在《信息》这篇短文中,詹姆斯是一个星际文明的探索者,也是一个父亲,但并未尽到父亲的责任。这次带着女儿麦吉一起出任务是迫于无奈,因为小女孩的母亲过世了,而他是唯一的监护人。他们俩互不了解,但是血脉让他们彼此相像,并且逐渐变得亲近。当他们最终挖掘出这个外星城市奇特的建筑布局所要传递的信息时,他们的身体已经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詹姆斯将最后一次担起父亲的责任……

  书中还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比如在《宇宙智慧生物制作书籍掠影》中,“在创作时,阿拉逊人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鼻尖则会随之上下振动,在书页表面勾画出凹槽。要阅读这样写就的书,阿拉逊人就得把鼻子放在书上的凹槽里,顺着槽沟走一道。”比如在《状态转换》中,任何一个人都有一个外化的灵魂,有的人的灵魂是一包香烟,有的人的灵魂是一瓶盐,而艾米的灵魂是一块冰。

  《自由选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和他的妻子罗丝合作的一本经典著作,主张通过自由市场和有限政府来实现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

  平等、自由、民主……关于价值观的讨论,常常陷入一些字眼的宽泛争论。如果我们都搞不清楚自由的含义,何谈自由选择呢?这本书能够帮忙我们理解自由,进而做好自由选择。

  在这本书里,作者经常用简单而生动的例子阐述市场机制的优越性和政府干预的弊端。一个经典的例子是铅笔的制作的完整过程,由此说明了市场是如何通过自愿交换和价格信号来协调无数个人的行为,从而创造出一种复杂而有用的产品。作者还用美国大萧条和英国福利国家的案例来说明了政府对经济的过度控制是如何导致通货紧缩、失业、贫困、浪费和低效等问题。个人应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决策的权利,而不应该被政府或其他人强加他们不愿意接受的东西。

  《乱马》完结篇。小茜为了救乱马变成了脱干水份的小人,靠咒泉水才能恢复原状,乱马在心焦之下终于说出了那具有魔力的三个字!穿上礼服和婚纱的乱马和小茜,能顺利举行婚礼吗?乱马能最终解脱半男半女的诅咒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