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总量在全省同行业中位居前五名助力中国农业腾飞

全国招商代理热线:0451-85834588

淘金网网址
全国招商代理热线:0451-85834588

手机:13804543993

传真:0451-85834588

地址:黑龙江省五常市葵花大街465号

淘金网首页:从“弱苗”到“丰产” 最艰难的丰收是怎样炼成的
更新时间:2023-12-30 | 来源:淘金网网页版 作者:淘金网网址

  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中高产的小麦相比,普通农田中的小麦,尤其是去年受秋汛影响的晚播小麦,今年的产量也超出预期。

  来自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四川小麦总播种面积超过900万亩,其中,冬前一二类苗710多万亩,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相较2021年,增产40多公斤,冬前三类苗180多万亩,平均亩产超过300公斤,相较2021年,增产近30公斤。

  四川的晚播冬小麦,为何能够增产?这得益于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夏间,无数农民和专家的保夏粮攻关工作,也得益于温暖的冬天和春天,以及比预计更轻的病虫害。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副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介绍,从去年秋天开始,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农业专家,中国农科院抽调160多名专家组成11个小分队,深入各主产区,进行田间指导,科技壮苗,尤其是1亿亩晚播苗,农业专家分片包干、长期指导,在小麦的各个阶段进行促壮。

  在广汉平原上的小麦紧张收割时,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的北端,小麦也开始成熟。5月17日,湖北省钟祥市,80多万亩小麦正式开镰。

  钟祥市石牌镇耿巷村里,60岁的卢振华和往年一样,收拾好收割机,开始帮周边的粮农们收割小麦,他和记者说,当地今年的小麦收成不错,是个丰收年,他估算,当地农民种植的小麦,亩产能够达到900斤。而规模化程度更高的合作社、农场中,产量也更高一点儿,钟祥市一家合作社的负责人马连芳和记者说,他们的合作社,种植了2万多亩小麦,亩产平均在1000斤到1200斤之间。

  “影响小麦产量的要素,主要有三个。”刘录祥介绍,“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个数相乘就是小麦的亩产量。一般来说,同一品种的产量三要素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但也会随着各地气候、环境的不同,这一些要素的数据也有区别。比如今年四川的小麦,一、二类苗平均亩穗数在24万左右,也就是说,一亩地中,平均长出了24万个麦穗。当地种植品种的穗粒数常年在40粒左右,今年达到了43-45粒,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每个麦穗上,平均比往年多了3-5粒。最后一个是千粒重,就是一千粒麦粒的重量,平均在45克左右,今年达到了46.1克。”

  在黄淮海麦区,小麦品种的三个要素的数据又有不同,亩穗数平均在42万左右,越往北,这一个数字越高,“比如河南,低于40万,要达到最佳产量就困难了。到了河北,这一个数字更高,一般高产麦田要达到45万-47万。”刘录祥说,“从今年的调研数据看,各个小麦主产省,三个要素的表现都不错,晚播苗的科技促壮效果很好”。

  从5月中旬到6月初,半个月的时间里,小麦抢收的进度,就从湿润的西南、中南地区,一路北上,跨过了淮河,进入了全国小麦最大的主产区,黄淮海麦区。

  5月29日,位于安徽本埠的农机手吴瑞瑞,开始麦收工作已经近一周了。吴瑞瑞和妻子成小丹以及堂哥夫妻俩组成了“麦收小队”,前几天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收麦子。这段时间,吴瑞瑞主要帮助附近的散户收割,规模化的农场大约在6月1日前后收割。

  “小农户种的数量少,能自己拉回家晾晒,所以湿度大一点儿没问题,但规模化的农场或合作社,数量很大,如果提早收割,没地方晾晒。所以要等到麦子稍微干一点儿,水分降低到13%左右的时候再收。”吴瑞瑞告诉记者。

  “安徽去年就没有受到秋汛的影响,今年的收成很不错。”吴瑞瑞介绍,今年当地的亩产估计在900斤以上。而根据调研数据,安徽的平均亩穗数达到40万,穗粒数为33.7,千粒重达到42克。

  在淮河北岸,河南的驻马店、信阳等地,也在同一时间开始收割,刘录祥和记者说,目前的反馈数据不错,从产量三要素上看,亩穗数和去年持平,穗粒数增加了1-2粒,目前千粒重尚无数据。在山东,今年的亩穗数比去年平均高1万-2万穗,穗粒数和去年持平。

  农业农村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秋季,受秋汛影响,大约1亿亩小麦晚播,经半年多的促弱转壮之后,原本的三类苗,大部分转化为一二类苗。

  “除了科技壮苗行动之外,天气和病虫害低发也是主要的因素。”刘录祥说,“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日平均气温比往年高了1℃到2℃,几个月下来,积温比往年高出超过100℃,一些地方晚播造成的弱苗,有了转壮的条件。同时,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也是丰收的基础。比如四川,这里本来是条锈病的大本营,但去年秋汛之后,整个冬天病菌孢子数量很少,到今年发病程度就比较轻。”

  “从现在看,去年晚播造成的弱苗,基本上转化过来了,这是很多因素共同促成的。”刘录祥说,“简单来说,就是人努力,天帮忙,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5月31日,江苏兴化市周庄镇,种植户陈胜正在为麦收做最后的准备,陈胜去年秋季种了近300亩小麦,只是种植时间稍晚,开春的时候,苗有点儿弱,颜色发黄。今年3月,来自中国农科院夺夏粮丰收行动专家组的专家和当地农技人员,在周庄镇的农田中,对他的苗情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告诉他尽快浇水促壮。

  到麦收的时候,陈胜的弱苗已经完全转壮,他和记者说,估计今年的产量能够达到900到1000斤。“这个产量算很不错了,是个丰收年。”陈胜说。

  不仅如此,今年的小麦收购价也比去年高很多,在兴化当地,食品加工厂的收购价格为1.45元每斤,陈胜介绍,1.45元每斤是水分13%的小麦价格,但要自己送过去,平均下来,每斤小麦的运费在2分钱左右,也就是说,最终价是1.43元。

  在安徽蚌埠,吴瑞瑞今年多租了几块地,都种了小麦,收成不错,他还新进了一套烘干设备,成本不低,但他觉得还算值得,家里种小麦多,如果卖“湿麦子”,价格比干麦子要低不少,仅仅这一个环节,就要损失不少收入。

  江苏铜山的稻田麦也到了收获季,71岁的刘玉奎也做好了麦收的准备,刘玉奎家的收割机是履带式的小型收割机,稻麦两季都可以下田,适合当地的小块麦田,转向灵活,成本也比大型收割机低一点儿。

  5月29日,中储粮南阳直属库多个库区开始大量收购2022年产新小麦,一二三等小麦收购价分别为1.48元每斤、1.47元每斤、1.46元每斤。

  “这个价格以前从没有过。”一位种植户说,但高价并不代表种粮食更赚钱了,事实上,去年秋季至今年春季,农资价格的上涨,再一次提升了种粮的成本,该种植户和记者说,“一亩地用5包肥料,原来每包100元左右,现在每包180元到190元,相当于涨了400元左右。即便两季平摊,也涨了200元。还有油价上涨后,收割的费用也涨了,去年收一亩地55元,今年涨到60到70元了。”

  吴瑞瑞也和记者说,油价上涨,使得收割成本也在上涨,在安徽、河南等地,去年每亩小麦的收割费为45元到50元,今年普遍上涨了5元到10元。

  对此,5月30日,财政部在前期已发放200亿元农资补贴基础上,再次下达100亿元农资补贴,对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进行补贴,适当提高了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不过,在农资补贴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帮助农民增收的途径?刘录祥认为,还是要提升粮食作物的品质和特色,“我国是小麦第一大生产国,也是第一大消费国,但消费的主体,还是用来做馒头、面条的优质中筋品种,类似做面包用的高筋品种,总体消费量并不大。但这并不代表,普通品种就没有提升品质和价格的办法了。事实上,在西北一些地方,一些当地特色的面食,主要使用的是当地的品种,比如一种宁夏的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由于是制作当地一种知名的高档雪花粉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几年前在地头的收购价,就已达到1.65元每斤。所以,还是要把小麦原粮变成一种商品,变成有专用品质、附加值更高的商品,才能帮助农民真正的完成增产增收,而不单单是作为一种初级原材料去销售。”

  进入6月后,夏粮收获到了最紧张的时候,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大面积的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期,也就是收获前最后一个阶段。

  5月28日至30日,淮河、秦岭以南的一场大雨,刚刚下在了麦收后的安徽南部、湖北等地,仍在收获的安徽北部、淮河以北,躲过了这场麦熟时的降雨。“前两天掉了几个点儿,未来一周的预报都没雨,正好收麦子。”5月30日,身在淮南的吴瑞瑞告诉记者。

  在河南,一场刚刚结束的大风,让许多种植户忧心不浅,幸好,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从目前收集到的情况看,前几天的风,只是让部分小麦有些倾斜,并没有倒伏,对产量影响不大。”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肖永贵说。

  不过,麦熟前的危机,并不只有大风和暴雨,干热风同样是影响产量的主要的因素,尤其是近来持续的高温需要格外注意,“麦熟前需要预防高温逆境,防备局部的干热风。麦收前后,正是高温季节,有可能会出现干热风,而干热风会催熟小麦,导致灌浆期变短,千粒重降低,小麦的产量自然会受一定的影响。”刘录祥介绍,“灌浆期是奠定小麦产量(粒重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比如青藏高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创造过亩产2000斤以上的全国高产纪录,也一直都是高产小麦的种植区,就是因为那里的春小麦灌浆期比黄淮海地区延长了30-50天,而且高原气温偏低,适合小麦生长,那里的小麦,穗子大穗粒数多,千粒重能够达到50多克,比黄淮海普遍40多克的千粒重,要高出很多。”

  冬小麦的生长期长达半年多,但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总体上看,今年的丰产应该具备了基础,比之前预计的要好很多,但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麦收前的最后一段时间,要全力做好干热风等灾害预防,绝对不可以放松,保证颗粒归仓。”刘录祥说。

  在安徽的吴瑞瑞准备收割自家小麦时,远在山东的农场主郝英冉,已经在为下一季的播种做准备了。今年夏播,郝英冉准备种大豆。国家鼓励大豆扩种,这对种植者们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远在东北的大豆之乡海伦市,大豆的播种也接近尾声。海伦市500多万亩耕地,常年有一半以上种植大豆,在当地,有许多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且因为土壤天然富硒,当地的农作物广受欢迎。

  在黄淮海,大豆也是秋季的主要作物之一,“黄淮海麦区,多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每年10月左右播小麦,次年5月中下旬到6月收获,6月中旬开始播种秋季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刘录祥介绍,“黄淮海地区普遍积温较高,6月20日前后播种都能正常成熟。”

  在东北,一年一季的种植区,春玉米的播种刚刚结束,进入到夏管阶段。而在长江中下游,约7500多万亩小麦收获后,大多即将进入插秧的季节,“江苏、安徽等地主要是稻麦轮作,小麦收完之后种水稻,水稻最晚到11月份,那时候,温暖的中南部仍旧来得及种冬小麦,比如安徽。”刘录祥说。

  夏收、夏播、夏管,每年三夏,都是农田中最忙碌的时候,14亿的人的粮食安全,从一粒粒种子开始长成,“粮食是人类的生命线,若能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粮食,即便我们人很多,也不用担忧粮食安全的问题。事实上,在今天,我们的口粮完全自给,粮食安全有保障,未来更要考虑的,怎么吃的更健康、更美味。”